欣海报关
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
全国站
欣海报关官网

HS编码查询

微信扫码立即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990-0851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保供稳链工作!孙春兰在沪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保供稳链工作!孙春兰在沪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字号:T|T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人气:-发表时间:2022-04-20 14:08:00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保供稳链工作!孙春兰在沪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主持疫情分析会、防外溢专题会,前往居民小区、批发市场和方舱医院,察看社区封控管理、重点场所防控、方舱医院运行管理诊疗等情况。孙春兰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阻断社区传播,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保供稳链工作,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市委书记李强参加相关活动。
 
11日晚、12日上午召开的工作组疫情分析会、防外溢专题会上,孙春兰听取各方面情况汇报,深入研判疫情形势,安排部署疫情防控等工作。12日下午,孙春兰来到宝山区杨行镇香逸湾居民区,实地察看社区封控管理,听取转运、隔离、出院出舱人员接返等情况介绍,要求抓好社区提级管控,引导居民遵守防疫规定,保障好居民的生活物资配送。在上海江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孙春兰深入了解市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突发疫情处置等情况,要求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加快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环境消杀,防止发生聚集性疫情。孙春兰还来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看望慰问医护人员,通过大屏幕实时察看运行管理、入舱收治情况,要求增配救护车和检测力量,建立便捷双向转诊机制,加快完善从医院、方舱到社区的高效衔接,做到进出舱快捷有序。要坚守安全底线,在保安全、保运行上下更大功夫,配齐安保、消防等力量,严格防止院感发生,坚决杜绝风险隐患。
 
孙春兰指出,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既要看到防控任务的艰巨,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压实“四方责任”,坚决有力落实各项已部署的防控措施,推进“采、送、检、报、收、治”各环节紧密衔接,以快制快,兵贵神速,坚决彻底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加强医疗救治,做好患者的分类收治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就医需求。要强化属地责任,严防外溢风险,既要明确管理措施,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区域协查和卡口查验,落实援建工人、货车司机等离沪人员闭环管理、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外溢,也要避免因执行简单化出现交通堵点,导致断供断链等问题。要做好新冠病毒科普教育工作,促进群众理性对待疫情,更好理解认同、支持配合防控政策。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交通运输部: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畅通运转
 
交通运输部今晚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水路运输保通保畅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各地特别是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确保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通知》提出,要全力保障港口畅通有序、全力保持内河航道顺畅、全力保障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畅通、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为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畅通运转,《通知》提出: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要协调国际班轮公司保障在上海港挂靠的航线航班和舱位投入,不得随意减少挂靠上海港;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当地商务等部门督促货主、货代企业尽快从港口提离本地集装箱货物;及时梳理涉及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份的冷藏集装箱货物信息,加强与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主动对接,由其会同当地商务等部门督促有关货主企业尽快提离上海港的冷藏集装箱货物,尽快疏解堆场冷藏箱,并迅速取得成效。
 
长三角三省一市港口企业要在网上动态发布港内堆场冷藏箱量、冷藏箱插头数据等信息,与港外堆场协调联动,进一步提升冷藏箱堆存能力;协调集装箱班轮公司合理安排冷藏箱港口装卸计划。
 
认真落实做好上海港集疏运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用好集卡车辆电子通行证,保障集卡车辆进出港畅通。
 
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既要做好水运口岸外防输入,又要严格防范涉疫城市疫情向港区扩散的风险,强化高风险岗位人员专班管理和一线人员静态管理,坚决筑牢防疫屏障。
 
《通知》还明确,要加强调度协调。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建立实施调度机制,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开展日调度,加强区域联动,及时解决港口航道运行、港口集疏运车辆通行不畅等问题。要加强信息报送,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于每日9:00时前,向部报送前一日主要港口装卸作业、港口集疏运(含冷藏箱)和航道船闸运行及其防疫检查点设置情况。
 
上海海关出台第二批通关保障措施 
 
4月12日,上海海关出台第二批通关保障措施,拟加速推动货物报关和提离:
 
一是以无纸方式办理申报业务。主要业务的进出口报关单均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在线申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尽早办理申报手续。报关单申报与换单作业无先后顺序要求,申报时一般无需提交提货单。
 
二是以“不见面”方式开展检查作业。企业在收到货物查验通知后,可选择“不陪同查验”或“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陪同查验”,免于派员到场陪同。上海海关承诺:上海关区各海空运口岸海关将根据企业申请,积极采用无陪同查验模式,对于具备查验条件的进出口货物,做到应查尽查;对于民生保供等重点商品,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优先查验。
 
三是提高海空港货物提离率。数据显示,3月底以来,货物在海关放行后的实际提离比例不足50%,其中海运口岸仅为35%,空运口岸为49.1%。建议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时查询报关单放行状态,并加强与报关、货代、货站等各方协作,进一步加快货物提离港区及货站仓库的速度,以提升口岸整体集疏运效率。
 
四是畅通联系沟通渠道。上海海关已发布疫情管控期间各业务现场值班电话,如遇通关相关业务问题,可于工作时间联系咨询。部分公司换单作业及部分货站的联系方式,如遇相关问题可联系咨询。
 
上海海关综合处处长杨玉宇表示,上海海关已启动人力资源应急保障机制,现有千余名海关职工食宿、工作在口岸一线。各业务现场正常受理进出口货物报关、检查等业务。广大进出口企业可以同步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等渠道获取相应回执信息,响应了企业更快提离货物的需求。
 
“实施‘一企一策’,提供专属通关服务,确保货物以最快速度办结海关手续。”杨玉宇强调。
 
上海海关副关长柳波表示,将进一步收集企业对复工复产和进出口贸易的诉求建议,滚动推出海关支持举措,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全力维护上海口岸通关平稳有序。
 
沪太两港推出“水路保供保畅”加强版服务
 
4月11日,上港集团和太仓港管委会联合发布了《沪太两港关于合力提升水路保供保畅能力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制定了相应的绿色通道、优先服务等措施。具体包括:
 
第一,周边企业经太仓港转运进入上海港享绿色通道。
 
——开通陆路绿色通道。自4月8日12时起,在“苏货通”平台启用“苏货码”太仓港专用标识,司乘人员持此标识可从苏州市域范围内各应急保供物资专用通道(车道)通行。
 
——扩容水上绿色通道。上海上港长江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上海港太仓服务中心、太仓港太申快航服务平台要全力以赴做好沪太水上运输保障工作,在确保27条穿巴运力基础上,根据需要及时增加运力或对外采购舱位,坚决完成沪太水上保供任务。要进一步提高效率,集装箱抵达太仓港后,须48小时内完转运任务。
 
——提供优先靠泊服务,本轮疫情期间,上海港对“太申快航”船舶提供等同穿巴靠泊待遇。
 
——减免相关费用。太仓港所有集装箱码头全力支持苏州企业保供保畅,即日起至5月底对通过“太申快航”进出口的“陆改水”重箱全额减免码头堆存费。
 
第二,长江沿线企业经太仓港中转进入上海港享优先服务。
 
——优化运输模式。本轮疫情期间,上海港原则上不再接受单一码头作业箱量低于50标箱的长江中上游支线班轮作业申请。太仓港为所有长江中上游支线班轮提供集并中转上海港服务。
 
——降低中转费率。对长江中上游和安吉、湖州内河港口通过太申快航往来外高桥、黄浦江港区的普通集装箱,太仓港中转费率统一执行60元/小箱、90元/大箱。
 
——提供优先靠泊服务。本轮疫情期间,上海港对“太申快航”船舶提供等同穿巴靠泊待遇。
 
——提供政策补贴。对长江中上游港口通过“太申快航”往来外高桥、黄浦江港区且达到一定规模的支线经营人,沪太两港分别给予中转装卸费20元/小箱、30元/大箱的补贴。
 
此外,《通告》还明确,沪太两港提供两港空箱一体化服务,保障外贸企业“陆改水”经太仓港进入上海用箱需求,沪太两港会相关船公司共同协商,动态扩大调箱规模,以满足企业需求为首要目标,按需调运空箱到太仓港,全力纾解企业用箱压力。
 
加大力度“陆改水”
 
面对集卡运力不足、跨省运输不畅等痛点、难点,从港口到航运公司,都在加大“陆改水”力度。
 
所谓“陆改水”,是指将陆路运输转水路运输。中远海运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光表示,面对疫情导致的陆运不畅的困难,中远海运紧急部署,调整相关航线布局,增加抗疫保供运力。按照防疫和民生物资优先的原则,第一时间研究落实“陆改水”方案。
 
 
“通过水运和海铁联运的方式,将大米、食用油、蔬菜等抗疫、民生物资从长三角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紧急运往上海,解决上海的燃眉之急。”李红光说。
 
据介绍,中远海运旗下公司泛亚航运在长江沿线运营船舶140余艘,航线40多条,相对于公路,水路和铁路,受疫情影响较少,中远海运在长江沿线各港口都开通了“陆改水”服务。
 
江苏太仓港3月份以来也一直在加大“陆改水”的力度,畅通沪太水上高速通道,缓解因大量上海货车司机来苏带来的防疫压力。
 
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沪太双方加密航次达150个,确保货物抵达太仓港后,在48小时内即可转运到上海港,为企业提升转运效率。
 
同时,嘉兴港也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网优势,聚焦水路运输业,推进“陆改水”运输模式。记者从嘉兴市港航中心获悉,今年一季度,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7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65%,其中完成集装箱海河联运吞吐量14.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52%。
 
为缓解企业外贸出口的燃眉之急,上港集团平湖独山港码头有限公司加强与上海港联动,加大“车、箱、仓、船”调配力度,对接企业“陆改水”用箱、用船需求,全力确保“独山-洋山”大通道顺畅,缓解疫情期间的货运阻力,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物流成本。
 
上港集团平湖独山港码头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在“陆改水”业务量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目前共有5艘船舶运营,每天三班船往返于独山港与洋山港之间,集装箱昼夜吞吐量保持高位运行水平。
 
吴淞海关保障“一带一路”出口不断链
4月10日,上海浦西地区仍然处于封闭管理期。而在上海港军工路码头,口岸作业忙碌如常,一艘艘货轮秩序井然进出港口。
当日22时30分,“南海新加坡”轮靠泊军工路码头八号泊位后,2批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煤粉燃烧器、钢结构立即实施装运。据了解,这批设备将应用于国内某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的镍冶炼项目。
虽然疫情按下“暂停键”,但在吴淞海关等口岸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设备物资始终没有停歇。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是吴淞口岸的特色业务,疫情之下,我们备足了功课”,吴淞海关查检一科科长朱凌说:“这些大型设备类的货物体积大、价值高,我们推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便利举措,提前完成出口查验通关手续,货轮一靠港,货物就可以直接装载上船,保障出口不耽误,也同步降低企业仓储与物流成本。”
4月8日,吴淞海关为“提前申报”的一批出口“一带一路”货物实施现场查验
封控期间,为助力上海口岸守住国际供应链的安全生产线,确保口岸顺畅,吴淞海关组织各业务条线人员全程“封闭”在岗。通过关港联动机制,加强与港区、船公司、制造企业等的线上沟通和对接,提前掌握出运计划,实时跟踪货物通关和船舶进出港情况,共同开辟物流与海关通关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
“南海新加坡”轮计划于4月15日开航。上港集团张华浜分公司负责人顾云耀感慨:“这段时间,我们积极配合海关做好外贸货物的查验通关,全力以赴保障口岸生产运行畅通,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口岸通关验放的迫切需求,全情投入,全力应战。”
新华时评:短期“阵痛”动摇不了中国经济基本盘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称,如果上海继续“封锁”,将重创中国经济。不可否认,作为中国金融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会因疫情反弹遭遇短期经济冲击。但两年多的抗疫实践告诉我们,当下坚决把疫情“防”住,正是为了经济更可持续的稳定。上海正在经历的短期“阵痛”,不会也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从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看,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动态清零”,一旦形成更大范围的规模性反弹,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
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承载着重要功能,封控措施不可避免会按下经济“慢行键”。但也要看到,韧性强、回旋余地广是中国经济的鲜明特点,如果认为短期的、局部的冲击会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那是对中国经济潜力和韧性的一种低估和短视。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不断细化防控政策的同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持续发力,对冲前期损失,积蓄发展后劲。放眼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逐渐好转,正在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即便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之下,金融市场正常交易,港口码头全天候运行,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选择封闭生产。尤其是,在中央政府的有力统筹下,各地正在以“一盘棋”思维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工作,这是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必要条件。
 
严峻复杂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尽快遏制上海疫情蔓延势头,防止“短痛”变“长痛”;另一方面,要用更长远、全局的眼光看中国经济。中国具备坚持“动态清零”的条件和能力,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相信随着疫情形势逐步缓解,中国将向世界贡献更大的复苏力量。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何欣荣)
 
新华时评:中国仍将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器”
 
近日有海外媒体称:中国实施的疫情限制措施导致作为全球最大港口的上海实施“封锁”,将对几乎一切贸易产生“全球性影响”。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是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二是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做了错误估计。上海没有也不会“封锁”,中国仍将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对现实的评判,要基于事实。3月以来,上海疫情仍在高位运行。一系列阻断病毒传播措施的出台,确实对贸易物流产生了一定影响。进入4月,上海港枢纽业务有少量下降,但从未有外媒报道的“封锁”。9日,洋山港码头进出港国际船舶26艘次、国内支线集装箱船42艘次,基本保持日常作业水平。通过码头分区封闭作业等措施,上海港仍然保持全天候运行,全力保障长三角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通畅。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海外大港码头拥堵、集装箱紧缺,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出货难、运货贵,给全球航运业造成重创。在重重挑战下,中国港口保持稳定畅通——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逆势上扬,在2020年完成4350万标箱吞吐量基础上,去年进一步跃升至4700万标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放眼未来,切不可短视。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为全球贸易以及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作出巨大贡献。所有这些,正是基于中国在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时一地的困难,不会改变中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更不会动摇中国加大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中国必将继续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何欣荣)
(综合本报、新华社、上海发布)
 
文章转自:上海证券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内  容:
(内容最多500个汉字,1000个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