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会谈中,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首次公布了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愿景,其中提到,美方将启动针对性的关税豁免程序。戴琪还用了一个新词来形容中美关系——“长久共存”。
9月25日晚,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
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缓和周期的开始,预计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将很快重启,拜登政府将通过减免关税,换取中方持续推进自美采购和结构性改革。
美方对华贸易政策趋缓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3月挑起中美贸易冲突,随后不断升级至贸易、科技、金融、外交、地缘政治、国际舆论、国际规则等全领域。
在10月4日的对华贸易政策公开演讲中,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提出美国的目标不是加剧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也不是在前任政府的错误战略上加倍努力,美国将围绕优先事项重新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
戴琪在讲话中宣布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四个措施,强调中方必须执行其承诺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还承诺开始取消前总统特朗普对来自中国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
这其中一个关键的经济原因在于疫情之后,美国高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出口,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不断创出新高。作为唯一基本未受疫情影响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全球Delta疫情暴发,印度和东南亚制造业受到干扰,使中国的海外出口更加强劲。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是徒劳的,加征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大部分都是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很多美国企业批评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增加了它们的成本,导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品价格上涨,不仅伤害了美国的工人和消费者,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通胀压力。
这早就激起了商界的强烈抗议,要求取消或减少关税,许多高级官员也表达了类似的意图,呼吁拜登政府重启与中国贸易谈判,并削减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
当然,减免对华关税,降低美国通胀压力,并非拜登核心诉求。拜登的核心诉求在于,通过对华削减关税,来换取党派基本盘的核心利益,稳固摇摆州,为2022年中期选举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