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目的是加快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努力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功能,更好发挥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规划》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等战略部署,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确定2015-2020年“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体系,明确划分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流通节点城市,并提出完善流通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流通设施、提升流通节点城市信息化水平、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完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发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升沿边节点城市口岸功能、促进城市商业适度集聚发展、强化流通领域标准实施和推广等九项重点任务。
按照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思路,确定“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如下:
1.三条南北向流通大通道。
(1)东线沿海流通大通道: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经济特区和国家级新区为引擎,沿线包括东北地区、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等地区,依托我国人口和生产力布局最密集、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联结东西、贯穿南北,辐射全国、面向亚太的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空间,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
(2)中线京港澳流通大通道:依托京港澳高速、京广高铁、京广铁路等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串联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地区、珠三角地区,联系香港和澳门地区,涵盖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重要的流通节点城市,促进农产品和工业品跨区域流动,形成贯穿南北、衔接东西、辐射全国的重要流通大通道。
(3)西线呼昆流通大通道:以西部的呼和浩特、西安、成都、重庆、昆明为支点,以沿线的重庆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为牵引,促进西部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向东联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形成联系东西、纵贯南北的流通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