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欣海报关
全.易.通—报关服务专家 400-990-0851

首页欣海动态 欧坚大视野:中国与东盟 “三十而立”再出发

欧坚大视野:中国与东盟 “三十而立”再出发

2021年09月22日17:17 

913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落下帷幕。本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9个,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较上届增长1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
RCEP

尽管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却依旧保持巨大活力。今年前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增长22.8%,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充分展示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具有特殊的互补优势。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对双方而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年份。过去的30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政治、经贸乃至人文等方面都日益紧密。接下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将迎来更加牢固、更加壮丽的30年。

30年发展:从83.6亿美元到6852.8亿美元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19678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现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RCEP

我国与东盟地理位置毗邻,历史文化交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各具特色,经济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2013年中国与东盟携手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贸易规模快速壮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至今30年间,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年均增长16.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种类少、贸易规模小。90年代后,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我国对东盟出口比重逐渐提高,同期自东盟进口原油、橡胶和原木大幅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持续加速,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种类不断丰富,互补性的贸易结构逐步形成。

企业通关享惠更加便利。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以来,中国海关牵头与东盟完成原产地规则升级谈判并顺利实施。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享惠进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3.3万亿元,年均增幅27%;双方之间90%以上的货物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共计减让税款3149亿元。

背后原因:中国与东盟建立深度融合的产业链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越走越近。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它们增加了对区域内部经贸互动的需求,开始通过吸引外资来实现本国的工业化。

网友热评

电话咨询 公司地图 短信咨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