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检验检测行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创造一种全新检验检测服务模式?日前,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召开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研讨会,业界代表围绕“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开展讨论。大家相信,基于互联网思维下,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即将迎来全新变革。
“互联网+”≠“+互联网”
现代检验检测活动是商品交换活动中供需双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或产品质量判定,依托技术机构按相关标准、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测试的活动。那么,“互联网+检验检测”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张文理认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应该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一个“互联网”位置的改变耐人寻味。“不论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的概念。也就是说,传统产业仍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最大的特征。”张文理解释,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会变成被“+”的对象。“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很可能打破先生产、后销售的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也认为,“互联网+”不同于过去的“+互联网”。“‘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能力,它加上商业就是大家熟悉的电商,加上金融就是支付宝、余额宝之类的产物。这些都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此外,还有‘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武津生希望,“互联网+检验检测”应该按照“互联网+商业”的模式去思考、创造,而不是在传统检验检测模式下的简单信息化。
开放中立的平台
在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陈专看来,“互联网+检验检测”意味着一个全面参与、互联互通的平台。他认为,这个平台至少应该保持开放、中立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