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欣海报关
全.易.通—报关服务专家 400-990-0851

首页行业动态 【关务】保税项次报错了,怎么办?

【关务】保税项次报错了,怎么办?

2014年11月04日15:59 

280倍差价

2013年12月10日,一条名为“保税项次报错,求解决办法”的问题帖出现在精英关务论坛的加工贸易管理栏目中,来自于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外企的物流经理Shirley的求助,一时间成为了论坛关务网友的热议话题。原来,5天前TJ公司一批进口电子料“集成电路”到达上海口岸,货物共计350个,单价252美金,总值为8.82万美金。公司关务Jason拿到单证后,考虑该批货物产线需求紧急,便匆忙查看了手册的备案信息,在资料上注明了第19项,便将资料递给了报关公司,报关公司的操作人员在12月6日上午办理了货物转关申报,于下午5点时分完成货物放行并送达TJ公司。但就在仓库收料检验时,仓管员核对发现关务提供的保税货物申报记录中的料号与实际货物随附的装箱单描述不符,Jason得知后急忙查看了申报信息统计和发票单据,原来单据上的料号描述是“NRC105608”,对应手册上应该是第22项(备案单价:USD250.00),而其提供给仓库的是实际申报的第19项(备案单价:USD0.90),对应料号“NRC105618”,料号一字之差,价格却相差近280倍。

怎么办?Jason急忙电话咨询了报关公司的操作主管,得到的答复是:“一,向海关申请改单,由于金额较大,有被移交缉私的风险;二,将错就错,下一批货物申报时,反向错报项次,把项次和数量冲回来”。一时间,Jason也拿不定主意,毕竟他知道两种做法对企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发生错报的原因在于自己看错料号而导致误判,熬过了周末两天的心理挣扎,9号上午Jason跑向直接领导Shirley的办公室,详细报告了事情原委,请示做法。

可能的“后果”

如果放任了这次的错误,置之不理,会给企业会带来什么后果?从三个方面分析:从银行付汇来看,该货物申报的品名、单价、总价都是正确的,所以对企业的付汇不构成直接影响;从通关监管的角度来看,货物已经放行入厂,但海关的贸易统计部门会对企业申报进出口货物定期进行统计分析,该相同料件申报价差达到270多倍,容易在统计环节中被查出和质疑,进而仍有后续改单和移交稽查的风险因素;对于企业的加工贸易手册管理来说,存在最直接也是最大的问题点,该批货号属于高单价的第22项次,而申报到低单价的第19项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第22项“多进少报”,而第19项“少进多报”,关联到后续手册核销试算平衡时将存在的19项相对盘亏350个,而22项相对盘盈350个的状况,由此带给企业的风险是:19项因盘亏而造成的补税问题,22项因盘盈而需要解释说明的难题与补税风险,以及相应的海关行政处罚风险。

错误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却未被及时发现?

这样的状况,是当前部分地区对于电子化手册,严格执行155号令的归并原则要求,企业按料号级(项号级)备案细化管理之下常出现的一种状况。对于企业,面对同一个品名,不同料号分开备案项次,人为判断之下,难免出现疏忽,导致提供错误的项次;而对于报关公司,在制单之时,QP录入项次,自动跳出规格型号而后续审单疏于比对纸质单证,也放任了该错误;对于通关监管部门,当前无纸化申报的自动审核或快速审核,更加难以发现纸质单证的料号差异,而从另一个层面看,保税货物申报价格与备案价格的偏差也已不是海关审核的要点。因此,发现错误的工作就留给了海关的查验现场,或是以后的企业仓库。

网友热评

电话咨询 公司地图 短信咨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