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有望迎来一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的“大丰收年”。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2017年,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投资额占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25%、51%、67%。今天欣海报关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加速扩容!
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2018年, 中国将有10个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推进谈判(中国-海合会、中国-挪威、中日韩、RCEP、中国-斯里兰卡、中国-以色列、中国-摩尔多瓦、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国- 新加坡升级谈判、中国-智利升级谈判);还有10个自贸协定推进可行性研究(中国-巴拿马、中国-蒙古、中国-巴勒斯坦、中国-印度、中国- 尼泊尔、中国-哥伦比亚、中国-斐济、中国-毛里求斯、中国-瑞士(升级)、中国-秘鲁(升级))。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2017年,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投资额占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25%、51%、67%。
随着多项FTA的加速落地,新的一年,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朋友圈”有望进一步扩大。
FTA谈判再提速
2017年,我国与格鲁吉亚正式签署协定,实现了在欧亚地区自贸伙伴零的突破;与马尔代夫达成自贸协定,成为与大国与小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典范;与智利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为深化中拉经贸关系树立起了新的标杆;启动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的自贸协定谈判, 首次与非洲国家商建自贸关系。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已经成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新平台。同时也成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机制、新平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梁艳芬近日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这样评价FTA战略在我国经贸领域起到的重要作用。
梁艳芬回顾说,通过商签自贸协定,我国对自贸伙伴的货物关税水平实现了大幅降低,零关税产品税目占比以及零关税产品进口额占比基本都达到90%以上,实现了国际上高标准自贸区通常的“双90” 标准;同时,简化了货物贸易规则、扩大了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了外国投资的准入门槛、全方位多角度推进了国际规则谈判和规制合作;此外,推动了国内体制机制的改革进程、理顺了扩大开放的国内法律环境;最后,推进了国内产业的结构性改革和总体竞争能力。
“十八大以来,FTA战略正在与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地区一同构建起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都对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和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格局方面进展较快,加快实施FTA战略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日前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如今我国在与已经签订FTA的伙伴经济体的往来合作中,经济融合程度已愈来愈高,彼此间经济的稳健性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同时, 自贸协定的开放水平也在提升,开放内容也在拓展,这有助于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为我国企业和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开放红利。
白明进一步将FTA战略在我国贸易领域起到的贡献与作用总结为四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拓展我国未来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空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经贸大国,今后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阻力势必越来越大。通过FTA战略可降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门槛。尤其是在多边贸易体制受阻的背景下,今后中国应更积极地开展自贸协定谈判,这不仅仅是出于本国需要,也是为经济全球化作出贡献。对世贸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而言,也是一种必要的补充。